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高新波、公茂果教授当选IEEE Fellow
2023年11月22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2024年度新当选会士(Fellow)的评选结果,全球共323人入选。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高新波教授和公茂果教授当选2024年度IEEE Fellow。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以及与科学有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目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2万会员。IEEE Fellow是IEEE授予其会员的最高荣誉,也是会员的最高级别,在学术界、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IEEE Fellow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当中进行评选,其评选过程十分严谨,每次获选人数不超过会员总数的0.1%,当选会员均为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
个人简介:高新波,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重庆市科协副主席,科技部中韩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信息感知与传输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创新团队负责人。作为主要骨干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4部,被引用近35000次,H-index引用指数85,连续九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部分专利得到转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以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长。
学术贡献:高新波教授长期专注于混合增强智能领域的内容生成和质量评价,以及跨模态模式识别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三元空间融合的图像跨域生成与识别新框架和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主客观统一的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即将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认知空间相结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可信视觉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所开发的“智慧之眼”人脸画像-照片跨模态合成与识别系统成功应用于公安系统的图侦图控部门,配合国家相关单位成功完成了重要任务,取得突出成效,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带领团队与海信集团合作,成功研制出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打破日韩专利技术垄断,填补了国产化超高清视频画质芯片的空白;牵头提交的“如何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发布的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
个人简介:公茂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IEEE Fellow,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党委委员,协同智能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级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感知与隐私保护、雷达与遥感智能系统,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两万余次,H-index引用指数70+,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先后担任IEEE演化计算汇刊、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电子与信息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主任等。
学术贡献:公茂果教授二十余年来专注于协同智能的基础前沿探索与关键技术突破。从分析人工智能中学习和优化两大任务的协同机制入手,提出了鲁棒的协同学习与优化方法,高效求解百万变量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难题和千万节点的网络多分辨聚类难题;建立了分布式数据的多方协同学习框架,为跨媒体异构场景下的多方计算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攻关了雷达与遥感数据的多时协同监测技术,实现了从关键区域到微小目标的多尺度变化检测与识别。理论成果已被引用两万余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发了基于协同智能的高速率网络场景识别系统、无人集群环境感知系统和遥感监测系统,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已为民族企业和国家重点单位新增数亿元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