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 |《光明日报》报道我院
编者按: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第四次党代会将于近期召开。《光明日报》于3月28日宣传报道了学院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成就,展示了电院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学院发展标志性成就和党建工作成效,极大地激励着学院师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踔厉奋进建设一流学院新征程,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学院第四次党代会献礼。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聚焦人才自主培养,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推动机制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师生树立家国情怀,依托关键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深入推进科研育人,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高质量创新人才。
强化党建引领 探索课程思政融合新机制
学院围绕全国高校标杆院系党委创建培育工作和“一流学科一流学院”建设目标,聚力推进“一融双高”,以虚拟教研室党支部为抓手建设高质量信息领域核心课程体系。学院制定《虚拟教研室建设方案》,出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围绕20余门专业核心课程,成立信号处理、电子技术等5个虚拟教研室党支部,通过创新组织形式、运转机制和考核方式,探索党建引领核心课程建设新模式,拓展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学院投入经费大力支持党支部开展跨专业和跨地域的教研活动,发挥“名师效应”,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等。统筹整合学院多学科优势,不断推动科教融合、赛教融合,促进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发展。2023年“数字逻辑与微处理器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近5年,学院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
创新支部建设 实现重点科研攻关新突破
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由学院支撑建设的学校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均获历史最好成绩。学院依托多学科优势和国家重大项目,成立集成攻关大平台党支部、电磁软件攻关团队党支部等多个科研攻关团队党支部,促进师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起奋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积极力量。科研攻关团队党支部引导师生紧扣国家战略,发挥学科优势,将科研攻关、团队协作与党支部建设紧密融合,实现多项重点科研新突破。电磁软件攻关团队党支部于2022年底完成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任务,在打破国外商业软件的垄断,解决不能算和无法算等复杂系统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难题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师德师风 打造师资队伍建设新格局
学院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和教书育人第一责任,始终把“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作为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目标举措,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开展“铸师德、传师风、提质量”青年教师提升计划,支持和激励更多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使其成长为新时代“大先生”。学院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和“陕西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称号,拥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3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多人荣获“陕西省师德师风标兵”“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近5年在高知群体和教师中发展党员14名,其中3人入选国家人才工程。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5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8人,省部级人才19人。
坚持创新导向 激发学生创新实践新活力
学院坚持创新导向,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实施以老一辈科学家毕德显命名的科技菁英创新计划,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依托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连续4年实施“德显”科创菁英计划。“德显”计划由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学院教师发布课题,鼓励本科生揭榜挂帅。近年来,“德显”科创菁英计划立项共307项,极大提升了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19年,学院依托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毕德显班”,受益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资源,更多学生成长为信念强、基础厚、重实践、勇创新的电子信息领域领军人才。近3年,通过推动“德显”计划,学院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72人次、国家级奖励134人次、省部级奖励1414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 构筑科研育人新高地
学院深挖70余年办学历史中的文化精神和育人元素,编写《阔步征途——一路走来的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名师篇),号召全体师生传承“立德、精业、创新、引领”的电院文化品质,矢志科研强国,为冲刺雷达、信息、电子工程的科研制高点而努力奋斗。邀请梁昌洪、孙肖子等国家教学名师以精品课程和讲座的形式,与学院教师探讨如何在科研攻关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学习先辈们科研育人的事迹,激发专业教师科研育人的内生动力,凝聚起广大师生服务国家战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信心和力量,激发出全员全过程育人合力,有效推进了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的双融合、双促进。近5年,学院教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重要项目500余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超过16亿元,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700余名,实现科研项目培养全覆盖,其中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专项600余名,参与率达85%;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4000余名,科研项目培养覆盖率98%,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对研究生培养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学院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国电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就业,34%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扎根西部,并涌现出大量投身军营、驻守艰苦地区的先进典型。其中,学院本科生、西藏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排长赵家璀同志获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相关事迹被主流媒体报道。(作者:汪璐 刘昕雨 赵彤璐)